沈浩在第八屆全國村長論壇上與全國各地的村黨組織書記交流,。
2009年11月6日凌晨,,一個極其平常的日子,,一名普通的村干部悄然離世,。
得知這位名叫沈浩的安徽省滁州市鳳陽縣小崗村黨委第一書記去世的消息,,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胡錦濤在批示中,,對沈浩的去世表示沉痛悼念,,對沈浩的親屬和小崗村村民表示親切慰問。
一名最基層的農(nóng)村干部,,為什么得到總書記如此的關(guān)注,?
在沈浩去世20多天后,記者走進小崗村,。傾聽了一名共產(chǎn)黨員,、村干部殫精竭慮為人民的感人故事,體悟到一名基層黨員干部忠實踐行對黨,、對人民的莊嚴承諾,,感受到三份“請愿書”上那幾百個紅手印的真誠與滾燙……
2009年隆冬。江淮大地朔風凜冽,。
一場隆重的葬禮在安徽鳳陽小崗村舉行,。幾天前,一封在一夜之間落滿67位小崗村農(nóng)民紅手印的“請愿書”遞到上級組織和家屬手中——請回沈浩同志骨灰,。此刻,,上百戶人家拖兒帶女,、扶老攜幼聚集在這片曠野上。
一塊高大的黑色墓碑被一雙雙粗黑的手立了起來,,上書:“小崗村黨委第一書記沈浩同志之墓”,。
方方正正的墓室上,覆蓋著一面鮮紅的黨旗,。
紅手印,,中國農(nóng)民意志最真實、最樸素,、最堅決的表達,。
1978年初冬,小崗村十八條好漢冒著“坐牢殺頭”的風險按下的紅手印,,掀開了中國改革的序幕,。如今,那張“生死契約”已經(jīng)平靜地躺在中國國家博物館,。整整31年后,,樸實的小崗村人為請回一位普通村干部的忠魂,再次莊重地按下紅手印,。
《中央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fā)展觀活動領(lǐng)導小組,、中共中央組織部、中共中央宣傳部關(guān)于開展向沈浩同志學習活動的通知》(節(jié)選) 向沈浩同志學習,,就要像他那樣,,堅持科學發(fā)展不動搖,勇于開拓創(chuàng)新,,眼界寬,、思路寬、胸襟寬,,想干事,、會干事、干成事,,努力創(chuàng)造無愧于時代,、無愧于人民的業(yè)績;就要像他那樣,,情系基層、心想基層,、服務(wù)基層,,愛崗敬業(yè),撲下身子,,踏實工作,,努力做人民群眾離不開的好黨員,、好干部;就要像他那樣,,深入群眾,,了解群眾,團結(jié)群眾,,問計于民,,問政于民,從群眾中汲取智慧,,依靠群眾的擁護和支持創(chuàng)造讓人民滿意,、讓黨滿意的工作實績。 |
一步一個腳印,,沈浩帶領(lǐng)小崗人描繪社會主義新農(nóng)村的藍圖,。2006年秋天,98個紅手印把沈浩留在了村里
2004年2月,,沈浩被安徽省委組織部,、省財政廳選派到小崗村擔任村黨委第一書記。從省城合肥到小崗農(nóng)村,,從省直機關(guān)到基層一線,,沈浩的內(nèi)心不能說沒有反差。來了就要有貢獻,,這是沈浩的樸素想法,。
小崗村婦女主任韓巧蘭對初來乍到的沈浩記憶猶新。2004年,,猴年春節(jié)剛過,,她起了個大早開始忙活。聽說從省財政廳下來個干部,,要住在村里,,她去給他準備好鋪蓋。中午,,韓巧蘭在街上看見個身穿深棕色棉夾克,,中等個頭,白凈臉的中年男人正往村民家里走,。一打聽,,他就是新來的書記——沈浩。
“他恐怕在小崗呆不了兩月,。之前下來的干部,,有的來這‘鍍鍍金’,回去就提拔,�,!表n巧蘭和村里人的想法一樣,,但她心里納悶,“這書記一來就下農(nóng)戶家,,看來和以往的干部不太一樣,。”
“我要一家一戶吃頓飯,。你陪我去關(guān)友林家,。”沈浩說,。一聽說要去關(guān)友林家,,韓巧蘭犯了難:“沈書記,他家老婆孩子精神都有問題,,吃的像豬食,,衛(wèi)生條件可差。蒼蠅哄哄叫,,床上,、鍋臺上都是,多得像頭毛,。我就不去了,。”韓巧蘭心直口快,�,!按迳先瞬蝗ニ遥腋タ纯吹降子卸嚯y,�,!标P(guān)友林家這頓飯,沈浩吃了,。不久,,工匠粉刷了關(guān)家的三間平房,地面打了水泥,。全家辦了低保和特困戶手續(xù),。
一個多月,沈浩把全村108戶跑了兩遍,,摸清了小崗的家底……
“一朝越過溫飽線,,20年沒進富裕門”,有人用這句話形容小崗村,。還有人用“偏,、窮、亂,、散”四個字描述小崗村:地處偏遠,,交通不便;2003年全村人均收入只有2300元,,村集體欠債幾萬元,;村里到處是柴垛、垃圾,,環(huán)境差,;缺乏一個團結(jié)的、有戰(zhàn)斗力的領(lǐng)導核心,。
有人甚至對外派干部來小崗村有抵觸情緒,,提出“崗人治崗”。
“是�,�,!小崗肯定難搞,既然來了,,還怕嗎,?要退縮嗎?絕不,!”沈浩在日記中寫道,,“要得到群眾的信任和支持,就必須融入小崗,,了解民意,,踏踏實實干幾件事,讓村民了解自己,、認識自己,。”
修路——沈浩干了來小崗的第一件大事,。
村里友誼大道東邊2里多泥巴路,,“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大伙都巴望著改成水泥路,。沈浩跑上跑下爭取支持,終于得到幫扶資金50萬,。
“大包干”帶頭人嚴宏昌建議,,自己的路能否自己修?這與沈浩的想法不謀而合,。
修路的日子,,沈浩天天泡在工地上,和大家一起撒石子,、扛水泥,、拌砂漿,。一天傍晚,沈浩和村干部來到工地,�,?吹絼倓傔\來的水泥漿卸在地上,找不到鐵鍬,,沈浩就用雙手把水泥漿捧到路基里,,全身都是泥,手還被灼傷,。村里人嘆服:這個沈書記人實在,,不是來圖虛名的。
行動往往勝過千言萬語,。沈浩常說:“跟老百姓面對面,,不如和大家肩并肩�,!�3個多月后,,路修好了。一算賬,,整整省了20萬元,,還加修了兩條水泥岔道。全村勞動力每人掙了1000多元工錢,。
路修好了,,大伙的氣也順了許多。
不久,,沈浩又干了一件大事——保護村集體財產(chǎn),。
屬于村集體的20多間房屋被幾戶人家強占,多年無人敢過問,。不收回,,邪氣滋長,正氣難樹,。敢不敢收,?村里幾百雙眼睛瞅著新來的書記。以前有開警車來小崗村掛職的干部,,也沒敢咋樣,。沈浩不怕難、敢碰硬,,苦口婆心勸說不通,,就通過法律途徑解決。釘子戶終于被拔掉了,村民們對沈浩刮目相看,。
熟悉沈浩的人說,,他從“城里人”到“村里人”的角色轉(zhuǎn)變很快:冬天,穿上村里5元錢買的老棉鞋,;誰家的剩茶端起來就喝,,誰家的剩飯端起來就吃,;抽2元錢一包的香煙,;遇見財政廳的老同事說話,也從“我們財政廳”變成了“我們小崗村”,;手上長了老繭,,整個人黑了,瘦了……
沈浩成了全天候“村官”,。他習慣坐在辦公室的沙發(fā)上和村民平起平坐商量事兒,,從不坐老板椅給人居高臨下的感覺�,!白嘲l(fā),,和大家交流‘零距離’,這樣老百姓才會親近你,�,!�
他住的那間十幾平方米的小屋,床頭貼著村民聯(lián)系電話,。大門從不上鎖,,誰都能推門而入�,!按謇锏拇笫滦∏�,、百姓疾苦他都知道�,!狈繓|說,。
“大包干”帶頭人關(guān)廷珠的遺孀、86歲的邱世蘭老人,,至今還拄著沈浩送的拐杖,。“沈浩看原來那根拐棍要斷了,,怕我摔著,,說要給買根新的。我以為他隨便一說,,沒想到他專門買了新的給我送過來,。這拐杖拄著踏實。”
五保戶韓慶江那天突然發(fā)病,,沈浩掏出身上所有的錢,,送他去搶救。后來又安排他去當門衛(wèi),,如今一月能掙500多元,;困難戶韓德國的孫子剛出世,母乳不夠,,家里又買不起奶粉,,沈浩掏出1000元錢送去;關(guān)友林全家6口人,,4人有殘疾,,沈浩逢年過節(jié)都要送去慰問金和年貨。
“這樣的干部我們覺得可靠,,很難找,!”“大包干”帶頭人嚴俊昌道出了小崗人的心聲。
穿行鳳陽鄉(xiāng)間,,如同穿行在鄉(xiāng)土中國的千年滄桑,。600多年前,朱元璋在饑餓中崛起,,從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農(nóng)民的吶喊與抗爭,,但后來,“說鳳陽,,道鳳陽,,鳳陽本是好地方,自從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的鳳陽花鼓聲,,伴隨著乞討、流浪,,成為鳳陽人共同的辛酸記憶,。
革命起于貧窮。向窮困抗爭,,與命運搏戰(zhàn),,這是中國農(nóng)民求索千年的主題,更是橫亙在當今小崗人面前繞不過去的坎兒,。20多年來,,小崗人不是不曾努力,不是沒有探索,,但幾經(jīng)沉浮最終沒成氣候,。比起其他名村,小崗村的步子明顯慢了。
沈浩在日記中記錄了學習總書記重要講話的心得:“作為一名選派干部又身在名村小崗,,更應(yīng)該滿懷信心,、充滿熱情、努力工作,,切實為老百姓辦事,為建設(shè)社會主義新小崗貢獻自己的力量,�,!彪x中央的要求,離農(nóng)民群眾的愿望,,還有很大差距,,這令沈浩常常輾轉(zhuǎn)反側(cè)、徹夜難眠,。
靜夜孤星,、青燈黃卷,沈浩苦苦求索,,村西頭那間小屋中,,“三農(nóng)”問題的書堆滿了書架、案頭,;他還帶著“大包干”帶頭人,、村干部、村民代表一起赴華西村,、耿莊,、大寨、西溝村,、南街村等名村取經(jīng),。
從書本中找思路,從實踐中學范例,。沈浩的心中漸漸明朗:開發(fā)現(xiàn)代農(nóng)業(yè),,發(fā)展旅游業(yè),招商引資發(fā)展村級工業(yè)。
要邁開步子,,先要解放腦子,。然而,這又談何容易,!
遇到重大決策,,沈浩都要和“大包干”帶頭人們一起“拉拉呱”。過去“兩委”班子不全,、人心不齊,、矛盾多、積怨多,、問題多掣肘小崗發(fā)展,,如今冰封開始融化了,人心開始聚攏,。
優(yōu)質(zhì)養(yǎng)殖示范區(qū)辦起來了,,種植雙孢菇的創(chuàng)業(yè)大學生引進來了,小崗鋼構(gòu)廠等企業(yè)也開始生產(chǎn)了,,大包干紀念館建起來了……
離小崗村不遠處,,有著名的滁州瑯琊山醉翁亭,宋代歐陽修《醉翁亭記》中“與民同樂”的思想時常在警醒沈浩,。他明白,,要想讓小崗村人同樂,先得讓大伙同富,。
村民們的農(nóng)家樂旅游服務(wù)啟動了,。小崗村當年的茅草屋、“大包干”紀念館,、文化廣場等成了一個個旅游景點,,“小崗人家”、“大包干餐館”,、“金昌食府”等餐館紅火起來,。沈浩還爭取到有關(guān)部門的支持,開辟了直通合肥的長途汽車線路,,創(chuàng)安徽全省由一個村發(fā)往省城班車的先例,。2006年春節(jié)前,26戶住房比較困難的農(nóng)民都住進了160平方米的兩層樓房,。
小崗要發(fā)展,,村黨組織建設(shè)是關(guān)鍵。沈浩從抓班子,、抓黨員,、抓陣地入手,,在上級黨組織支持和幫助下,充實和調(diào)整了村黨組織,,把年富力強,、作風過硬的骨干,把有點子,、出力氣的致富帶頭人,,把自愿到村立志創(chuàng)業(yè)的大學生村官,吸納進班子,,建起了小崗村的第一個黨員活動室,,第一個大學生民兵連……
村里的路平了、燈亮了,;小崗人心中的燈,,也亮了。
然而,,三年任期一瞬即至,。2006年秋天,小崗人的心像十五個吊桶打水——七上八下起來,。
“當年我們殺頭,、坐牢都不怕,可沈浩要走,,我們真怕了�,!薄按蟀伞睅ь^人嚴金昌說,。
“小崗村人最講事實,好干部就是好干部,,不好也不會有人說好……小崗村人舍不得他,,小崗村需要他,離不開他……”嚴宏昌等幾個人一合計,,帶著一封按下了98個紅手印的信找到省委組織部和財政廳,。
當年率先按手印的“大包干”帶頭人嚴俊昌,,這次卻沒按下手印,,“離開妻子,、老母、女兒,,在小崗踏踏實實干了3年,,都想讓他留下,可又不忍心�,�,!”
挽留是愛戴,不挽留是疼愛,。
然而,,沈浩選擇了留下。
2008年金秋,,胡錦濤總書記在小崗村考察時講的一席話,,讓沈浩感到肩膀上沉甸甸的。2009年秋天,,又一紙按有186個紅手印的信遞到省委組織部
2008年9月30日,,又是一個金秋時節(jié),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召開前,,胡錦濤總書記來到小崗村考察,。在“大包干”帶頭人、村委會副主任關(guān)友江家的小院里,,總書記親切地同鄉(xiāng)親們拉起家常,,了解大家的所愿所盼,解答大家最關(guān)心的事情,,氣氛熱烈活躍,。總書記對鄉(xiāng)親們說:“希望大家齊心協(xié)力,,努力把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搞上去,,把文化生活搞豐富,把村莊環(huán)境搞整潔,,使日子過得一天更比一天好,!”
總書記的殷切期望,讓鄉(xiāng)親們倍感溫暖和鼓舞,,也讓在場的小崗村領(lǐng)頭人沈浩感到了沉甸甸的責任,。
當?shù)弥蚝剖鞘∥M織部和省財政廳選派到小崗村任職,由村民自發(fā)按手印留下來連任的村干部時,,總書記熱情地鼓勵沈浩說:“群眾擁護你,,這是對你最大的褒獎!”
總書記與最基層干部的手緊緊握在一起,,這一刻讓沈浩滿眼噙淚,,責任油生,,“當我握著總書記手的時候,一切艱辛,、酸楚,、委屈都沒有了�,!�
沈浩在日記中寫道:“總書記到小崗來,,對我們是榮譽,更是動力,,農(nóng)村有困難更有機遇,,小崗村是農(nóng)村改革發(fā)源地,要不斷創(chuàng)新,�,!薄耙院\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在新的時期提出科學發(fā)展觀,。發(fā)展是根本,,發(fā)展是硬道理。小崗村也不例外,,只有發(fā)展才是致富的唯一途徑,,只有發(fā)展才是解決矛盾的有效辦法,只有發(fā)展才能建設(shè)社會主義新小崗村,�,!�
怎么讓日子過得一天更比一天好?站在改革開放30年的新起點上,,沈浩和小崗人在思考,,該發(fā)展什么、突破什么,?這也是中國農(nóng)村改革發(fā)展的共同思考。
沈浩帶領(lǐng)村“兩委”班子,,按照科學發(fā)展觀的要求,,擬訂了小崗村新農(nóng)村建設(shè)規(guī)劃。
按照這個規(guī)劃,,小崗村將形成“一環(huán)兩軸一點九區(qū)”的規(guī)劃結(jié)構(gòu),,對現(xiàn)有村莊進行整治,包括建筑外立面,、村容村貌整治,,進而小崗將建設(shè)成現(xiàn)代農(nóng)業(yè)的示范村、制度創(chuàng)新的實驗村,、城鄉(xiāng)統(tǒng)籌的先行村,、文明和諧的新農(nóng)村,。
銘記改革的最好方式就是深化改革。沈浩要重新激發(fā)出小崗村改革創(chuàng)新的活力,。
早在2006年,,沈浩就提出流轉(zhuǎn)村民一部分土地進行整理,田成塊,、路成網(wǎng),、水灌通,增加可利用土地數(shù)量,,提高土地利用率,。
可沒想到這個想法讓他陷入空前的困境。發(fā)展是硬道理,,但“摸著石頭過河”也艱難,。
最難的,是土地問題,。
鳳陽鼓樓,,蒼然屹立�,!叭f世根本”——600年的風霜雨雪,,讓鼓樓上朱元璋親書的四個大字愈發(fā)遒勁而厚重。人民乃國家之根本,,土地乃農(nóng)民之根本,。這萬世根本,以無可阻擋的力量穿越時空,,凝視滄桑,。沈浩與它,有過不止一次的對視,,每一次,,都覺得字字千鈞。
村黨委副書記張秀華說,,當時有人把這種土地流轉(zhuǎn)方式誤解為要收回土地,,集體經(jīng)營,許多群眾一時想不通,,不支持,;還有人當天同意簽流轉(zhuǎn)協(xié)議,第二天就變卦了,。
沈浩說:“過去分田搞大包干是改革,,現(xiàn)在搞土地流轉(zhuǎn)也是改革�,!�
一年除夕,,張秀華接到沈浩的電話:“我在村里宿舍,,過來陪陪我吧�,!币贿M門,,只見沈浩眼里含著淚水,委屈地說:“在村里搞土地流轉(zhuǎn)太難了,,村民們不同意,。”
對土地的摯愛,,如同血液流淌在小崗人的血脈里,。作為農(nóng)民的兒子,沈浩深深地理解這一點,,每一步改革他都愈加謹慎,,在發(fā)展和保護農(nóng)民權(quán)益方面尋找結(jié)合點,沈浩冥思苦想,。
那年除夕,,沈浩沒回家,而是挨家拜年,,挨戶說服,。
“以家庭承包經(jīng)營為基礎(chǔ)、統(tǒng)分結(jié)合的雙層經(jīng)營體制是黨的農(nóng)村政策的基石,,不僅現(xiàn)有土地承包關(guān)系要保持穩(wěn)定并長久不變,,還要賦予農(nóng)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經(jīng)營權(quán)。同時,,要根據(jù)農(nóng)民的意愿,,允許農(nóng)民以多種形式流轉(zhuǎn)土地承包經(jīng)營權(quán),發(fā)展適度規(guī)模經(jīng)營,�,!闭沁@個時候,總書記在小崗村的一席話給農(nóng)民吃了“定心丸”,,也讓沈浩心里敞亮多了,。
作為一個人活在世上,官是當不到頭的,,錢也是難以掙凈的。那么,,考慮的應(yīng)該是怎樣活得有價值,。就拿自己在小崗村來說吧,雖然吃苦受累有委屈,,但作為豐富人生的一個平臺,,使自己得到鍛煉,,這是花錢也難以實現(xiàn)的。
成立村民土地流轉(zhuǎn)理事會,,規(guī)范流轉(zhuǎn)程序,,發(fā)揮村民自身作用……改革,要平衡多元的利益訴求,;改革,,免不了有意見碰撞。為了土地,,大家每次開會免不了爭幾句,,有時意見分歧很大,但思路在爭論中逐漸明朗,,共識在交流中逐漸形成,。
小崗不僅要“輸血”,更要“造血”,。
2009年1月8日,,小崗村與“美國GLG集團”、“從玉菜業(yè)”,、“瑤�,!薄ⅰ疤煜乱煌搿焙炏滤姆萃顿Y大單,。招商引資,,對小崗的發(fā)展是關(guān)鍵一環(huán)。
GLG集團要在小崗建農(nóng)產(chǎn)品深加工產(chǎn)業(yè)園,。項目馬上要開始建設(shè),,地面必須平整。時間只有5天,,最大的難題是遷墳,。
遷祖墳,在農(nóng)村是天大的事,。2009年4月12日,,村“兩委”開會,挨家挨戶動員,。4月14日,,村干部帶頭鋸樹、遷墳,,第二天,,村民們?nèi)珓悠饋砹耍疃嗟囊患疫w了12座祖墳。
響徹荒野的爆竹聲中,,村民韓慶江家爺仨哭著給祖先磕頭:“咱小崗村要發(fā)展,,今天給你們搬家了�,!�
此情此景,,沈浩淚水奪眶而出,抱拳三作揖,,高聲道:“先人們,,沈浩向你們道謝了!父老鄉(xiāng)親,,謝謝你們支持小崗村工作,!謝謝你們支持咱們子孫后代!”
204座祖墳,,在預(yù)定時間全部遷完,。
“大包干”帶頭人、村委會副主任關(guān)友江說:“沈浩在小崗的6年,,是村里發(fā)展最快的6年,,是大家受益最大的6年,也是小崗村樹立新形象的6年,�,!�2008年,小崗村農(nóng)民人均純收入達6600元,,是2003年的2.87倍,,比全縣農(nóng)民人均純收入高出2000多元。
小崗村可以大有作為,,沈浩還有更遠的宏圖大愿:完成小崗村新農(nóng)村建設(shè)規(guī)劃,;下屬農(nóng)工商、物業(yè)管理,、文化傳媒等幾大分支的小崗投資發(fā)展有限公司開始運作,;小崗村要用3年時間爭取上市……
春去秋來又三年。2009年秋天,,小崗人又著急了——“沈書記,!走,還是留,?”
紅手印,,還是紅手印,!186位小崗人要留住他們致富的領(lǐng)路人,。
懷揣總書記的殷切期望和小崗村的發(fā)展藍圖,,沈浩用生命踐行了對黨和人民的承諾。2009年冬天,,小崗人用深情的紅手印把他們的第一書記永遠留下……
2009年9月起,總書記考察小崗村一周年之際,,小崗村參加了第三批學習實踐科學發(fā)展觀活動,。沈浩和村黨委把黨員們從繁忙的工地上、田地里請到一起,,對照總書記的囑托,,對照十七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謀劃小崗村科學發(fā)展之路,。“常懷憂黨之心,,恪盡興黨之責,,勇于變革、勇于創(chuàng)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滯”,沈浩讀著鏗鏘的話語,,總書記的囑托如醒鐘在耳,。
然而,第二個三年任期又要到了,。是走,,還是留?無盡的牽掛,,一樣的深情,,再一次讓沈浩難以抉擇。
想走,。離家6年,,太長了……
沈浩是出了名的孝子。90歲的老娘,,他特別牽掛,。
“娘,兒子要到鳳陽小崗工作了,,不能照顧您老人家了,,請您到我哥那里過一段時間,等我任職期滿再去接您,�,!钡叫徤先魏蟮牡谝粋“五一”節(jié),沈浩把老母親送到四哥家。
老娘深明大義:“乖乖,,在人家那兒把人家搞好,,把老百姓搞好。我的乖乖要聽黨的話,�,!鄙蚝坡犃耍亲又卑l(fā)酸,。臨上車,,他“撲通”一下跪倒,給老娘磕了一個響頭,。爬起來,,已是淚流滿面。
男兒有淚不輕彈,�,?上肫鹄夏铮赡懿讳粶I下,!
女兒沈王一屬狗,,沈浩親昵地叫她“汪汪”。2004年,,10歲的“汪汪”舍不得爸爸走,,送了他一個嵌著自己照片的相框,在背面留了一串歪歪扭扭的字:“我愛你爸爸,。祝你身體健康,、萬事如意,還有別做貪官,!”第一次決定留任后,,因為自己不在孩子身邊,妻子工作又忙,,沈浩就把女兒送到了老家蕭縣讀寄宿中學,,卻也開始了綿長的思念和無盡的愧疚。
每年3月7日,,沈浩總會抽空到蕭縣的學校為女兒過生日,。2009年的那天,沈浩忙完工作后急忙趕往蕭縣,,緊趕慢趕還是到晚了,。遠遠地看見女兒在宿舍的陽臺上張望。在操場上,,沈浩想逗女兒開心,,連翻幾個跟斗,,就不停地喘。女兒看著爸爸賣力地逗她,,眼圈一下紅了,,撲到沈浩懷里嚎啕大哭,“爸,,我想你啊,,就是想你�,!鄙蚝票е畠海瑴I水和著汗水一起淌,。
妻子王曉勤在銀行工作,,每天早出晚歸。買糧食,、搬東西很吃力,,沈浩只好說:“花點錢,請別人幫忙吧,�,!蓖鯐郧谂瓮蚱拊缛請F聚,不同意沈浩留任,。沈浩耐心勸慰:“讓我再干3年吧,,第一個三年是搞基礎(chǔ)建設(shè),第二個三年才能把村里經(jīng)濟建設(shè)搞上去,,讓大家富起來,。”
想留,。小崗村的父老鄉(xiāng)親又讓他牽腸掛肚……
2007年除夕一早,,沈浩一開門,80多歲的邱世蘭坐在他屋前,。大娘哆哆嗦嗦地說:“沈書記,,去我家吃年飯吧。二十多年了,,我是頭一回請村干部吃飯,,不去吃可不行�,!泵鎸Υ竽餃啙崂涎劾锪髀兜囊黄媲�,,沈浩去了。6年過了5個春節(jié),,他有3次在小崗吃的年飯,。
村里正在修建的敬老院快竣工了,,沈浩把它建成了每個房間都有衛(wèi)生間的老年活動中心。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讓村里的老人安享晚年,,是沈浩的夢想。
為了留下他,,小崗村人兩次“紅手印”個個千斤重,。
兩廂牽掛,一樣深情,。
對小崗村黨委書記金喬來說,,沒陪沈浩到縣城體檢,恐怕是今生最大的憾事,。
沈浩在去世前的10多天問金喬:“你愛人在縣城醫(yī)院哪個科室工作,?”“我說是做B超的,他摸摸胸口說最近這兒總有點不舒服,,哪天請弟妹幫著檢查檢查,。”金喬回憶著,。
“心力疲倦,、口干舌燥、渾身無力,、特別累……”這些詞在沈浩的日記里頻繁出現(xiàn),。字里行間,透露著他的體力早已嚴重透支……
2009年11月5日上午,,沈浩陪同來小崗考察的三批客人,。中午,略飲薄酒,。下午三點多,,累了幾天的沈浩對金喬說:“我回去睡會兒�,!比欢�,,這一睡,他就再也沒有醒來,。
一座上足了發(fā)條,、從不歇息的鐘,停擺了,。
沈浩真的走了,,永遠地走了,小崗人的心也被牽走了,。
“讓沈書記留下吧,!”肝腸寸斷的小崗人這次下了決心,。
鳳陽縣城鮮花如海,挽幛如云,,數(shù)以千計的群眾送別沈浩最后一程,。一副長長的挽聯(lián)濃縮了沈浩人生最后的,也是最光輝的時光:兩任村官嘔心瀝血帶領(lǐng)一方求發(fā)展,,六載離家鞠躬盡瘁引導萬民奔小康,。
在這一頭,小崗村的男女老少們在迎候他們的沈浩書記,。寒風凍淚,,枯草過霜,小崗村在嗚咽,。
72歲的“大包干”帶頭人嚴立坤拖著病軀,,讓家人攙扶著,要看沈浩最后一眼:“沈書記他人好,、干得也好,我要來送送他”“孩子啊,,我們接你回家……”
要做到任勞誠然不易,,要做到任怨則更難。這需要忍辱負重,,含辛茹苦,;有時甚至要蒙受不白之冤,承受著不為群眾所理解這樣一種精神上的折磨,。所以說任怨是比任勞更高一層的思想境界,。
“大包干”帶頭人嚴金昌記得曾在一次會上問:“沈浩,你給我們說個實話,,到年底,,你還愿意留下來嗎?”“只要大家歡迎我,,我愿意一輩子留在小崗,!”一語成讖,卻在頃刻間應(yīng)驗,。
2009年11月17日,,農(nóng)歷十月初一,這是小崗祭奠先人的日子,。一場罕見的大雪不期而至,,飄飄灑灑,漫天飛舞,。
清晨6點多,,58歲的殷廣勇拖著一個5歲,、一個7歲的孩子,借了20元錢買了紙和鞭炮,。在雪地上,,爺仨幾步一個踉蹌,撲到墓地,,身上還穿著沈浩脫給他的衣服,。
……
小崗村的群眾,至今還不適應(yīng)沈浩書記“休假”的日子——
關(guān)學莉在村文化廣場上打著打著腰鼓就停下來,哭了,,村腰鼓隊的穿戴和“咚咚”敲響的鼓,,都是你給置辦的;戴世英把你的照片放在鍋臺上,,邊做飯,邊掉淚,,后悔不該為了宅基地天天找你鬧,;工匠馬實還想在深夜收工的歸途上,看到你住處閃亮的燈光,;大學生“村官”汪靜靜依然每天幫你擦桌子,,等待著你風風火火的身影……
沈浩,你還有好多事情沒做,,怎么就舍得走了,,走得如此匆忙——
妻子還等著你回家喝一口煲好的熱湯,女兒還等著你和她一起打開世界名著的書箱,,老娘還在等著你輕攏她的風霜白發(fā)……
沈浩,,你還有好多事情沒做,怎么就離開了,,離別得這么無聲——
修環(huán)村路,、引進項目、蓋敬老院……你布置的年底前要完成的11項重點工作,,還等著你帶領(lǐng)大家一起完成去驗收呢,。你想寫的那本書《我在小崗工作的日子》,村干部們還盼著自己的名字能印在書上呢,。韓巧蘭還記得你說過,,她家門前的小岔道,一定能在年底前鋪上光光的水泥,,放炮過年,,她盼著你把路鋪到家門口呢……
沈浩,你不該走,。你做過的一切,,小崗村人民記在心底,。小崗村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瓦都在見證著,,見證著一位農(nóng)民之子,、小崗之子的深情。
在入黨志愿書上,,你寫道:在祖國和人民需要的時候,,我將毫不猶豫地挺身而出,甘愿犧牲自己的一切,。
沈浩,,你做到了。
你牢記總書記的囑托,,用生命踐行了一個共產(chǎn)黨人的莊嚴承諾,。
信念如山,真情不改,,“紅手印”印證了你對黨和人民的忠誠,!
沈浩
沈浩
【打印此文】【關(guān)閉窗口】 |
Copyright @ 2005-2025 03445.cn All Rights Reserved. 廣州中醫(yī)藥大學惠州醫(yī)院(惠州市中醫(yī)醫(yī)院) 版權(quán)所有 中文域名:惠州市中醫(yī)醫(yī)院.公益
東院區(qū)地址:廣東省惠州市大湖溪東江新城東升一路 西院區(qū)地址:廣東省惠州市惠城區(qū)下角菱湖三路一號
急救電話:0752-2189120,2756120 夜間值班電話:0752-2756933
工信部網(wǎng)站ICP備案號:粵ICP備08014486號-5 技術(shù)支持:新銳網(wǎng)絡(luò)